- 比如写字楼店,营业时间和白领上班时间吻合,那么搭配三明治,推出天天特价咖啡;校园店更平价,推出网红零食、烘焙产品,吸引年轻客群;商圈店尤其是工作日白天客流少,就采用“早C晚A”模式,推出咖啡+微醺系列,微醺每天都能卖出100+杯。此外,20%咖啡还有“店中店联营”,比如在便利店、办公用品店里开咖啡档口,投资1.5万左右,基本上2个月就能回本。如今,小而美的店中店模式越来越多,很多疫情后成立的品牌也多采用这种模式,比如√5 coffee在买手店、4s店开店中店,轻氧咖啡会和健身房联营等。究其原因,店中店模式,是在利用极致化的空间,达成最大化的交易。3、价格的内卷,也是新模式的开始现在的咖啡,已经从产品卷到价格。疫情之后,平价咖啡品牌兴起,比如成都的爵渴咖啡美式5元、拿铁8元,最高日销1000杯+;长沙小咖主美式8元、拿铁最低9元,可以做到最高日销800杯+。“经过多年市场培育,人们对于咖啡的需求是存在的,如果一杯咖啡30多元,一个月近1000元的支出,人们会犹豫;如果10元左右,一个月300块的支出,就能接受。”袁瑰玮说,价格内卷的结果是营业额难以提高,但是可以做“咖啡+”模式,比如说,增加消费者有需求的产品,如网红零食、网红烘焙、三明治等。4、主动出门找顾客,半年做100多场活动去年,20% coffee在合肥推出地标咖啡爆火,成为“合肥必须打卡的咖啡馆”。20% coffee平均每3个月更新一次设计主题,根据当下年轻人最喜欢的话题、流行梗等元素,贴合年轻人的情绪表达。比如,在20% coffee的写字楼门店,会有“加油!打工人”的标语;杯子和杯套的设计,有之前流行的地标设计,还有最近超火的“退!退!退!”等设计。同时,他们还主动出击,寻找客流。比如推出“天天特价咖啡”,让顾客享受到实惠,也推出了自己的新品、增加了复购;做移动咖啡车形式,推出咖啡和微醺,既受年轻人喜爱,又增加曝光度;参加咖啡节,做到营业额第一。20% coffee,今年已经和本土房地产品牌、光大银行等联合做了100多场活动,一场活动大概出杯300左右,一天最多能做4场。很多区域咖啡品牌都是如此,不断“折腾”,始终活跃在本地消费者当中。“营销是一件非常考验脑力的事情,它需要随时洞察消费者与经济形势,不断变化。”袁瑰玮说。后疫情时代咖啡馆变成一门新的生意后疫情时代,内卷的咖啡市场,注定是一个不进则退的市场。只有审时度势、不断变化的品牌,才有机会逆流而上。了解了多个在疫情后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品牌,我的一个感受是,市场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,正在让咖啡馆变成一门新的生意。首先,打破原有思路,多渠道齐发力,才意味着更多机会。无论“咖啡+”套餐,还是门店结合咖啡车,不断探索更多提高营业额的可能性,不给自己设限,能提高营业额和顾客满意度的操作,都值得探索尝试。正如袁瑰玮所说,“咖啡不仅是情怀,尤其是疫情当下,咖啡更是一门生意,所有的情怀都建立在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之上。”其次,降低对门店依赖,线上和零售成为新的生机。和多位咖啡主理人聊天发现,不依赖单一模式,降低对线下门店的依赖程度,或许正成为一种疫情之下的破局思路。一方面,不能堂食的时候,线上就是生机,注重外卖的包装,保持品质、形状、口味的稳定,重视顾客的线上体验和反馈,为线上生意打好基础。另一方面,注重“在家”咖啡消费场景的转化,很多品牌都增加咖啡豆、挂耳、咖啡液等咖啡新零售业务,来增加销售营业额,比如小咖主的咖啡新零售占据销售的30%~40%。当然,最重要的转变,是心态的转变。“在后疫情时代,没有捷径可言,一步一步地稳一点,不断探索和试错,及时调整,不追求数量,确保现有门店都实现盈利,确保差评和投诉降到最低,确保我们的客人都愿意再来,确保我们的供应链不断完善。”这是袁瑰玮眼下最看重的事。不论何时,勇于尝试并稳扎稳打的品牌,才有机会突围而出。了解更多咖啡新势力,戳蓝字>>>美式8元,最高日销1000+杯,咖啡开始“性价比内卷”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