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头部品牌降价,我们想活下去太难了。”最近发现,今年秋冬,价格才是茶饮店的敏感点。上半年连锁品牌一系列降价动作,让很多门店“吃不消”。应对行业普遍降价动作,这个秋冬,卖茶饮有哪些思路呢?
中杯不超过15元茶饮定价“降无可降”?聊到今年秋冬上新思路,一位老板告诉我,今年秋冬上哪些产品还没确定,但定价早明确了——中杯饮品均不会超过15元。这是很早就下的决心。客单价把握如此严格,原因很简单,“头部品牌都降价,我们只能跟着压价格。”他告诉我。上半年,
喜茶、奈雪的降价消息在社交平台刷了屏。就在7月16日,喜茶还推出多容量饮品,其中360ml的迷你杯型,在小程序售价仅9元。
不仅是降价格,还有降促销。这位老板反馈,现在连锁品牌的打折促销活动也很拼,让他“跟不上”了。在门店常用的推广活动上,近期多家连锁品牌都在“拼低价”,比如直播发大额优惠券、做秒杀推0.1元饮品等等。很多中小连锁门店撑不起这么大的优惠力度。这位老板举例告诉我,从
古茗的520直播活动来看,2分钟被挤爆,5小时成交4000万,这对小店来说几乎不可能。
连锁品牌的优惠这么大,活动这么密集,让消费者不再青睐知名度本就不够高的独立品牌、中小连锁,“让本就难盈利的品牌更加雪上加霜”。显然,这个秋冬上新,成本、价格,成为不得不关注的敏感点。门店可以从哪些思路着手保障盈利?采访了多位品牌,来看看别人家的动作。
稳住价格,秋冬季产品怎么上?1、回归经典,用简单的配料控制成本在整体的产品思路上,这个秋冬研发都趋向于“轻量上新”、“重回经典”做产品,将饮品做简单、清爽,不再以多料、复杂的操作为营销点,以确保供应链的优化和成本控制。当物料变成固定基础款,供应链会更稳定,集约起来也有价格优势,带来成本可控。另外,高速发展、疯狂内卷后,真正能留下来,被消费者所接受的饮品,还是最初经典款,也降低了上新品的试错成本。
2、产品结构调整,让定价变灵活位于广东的北屿茶事最近换了赛道,不再卖奶茶水果茶,而是专注做柠檬茶。“连锁品牌降价卖奶茶,那我们就卖柠檬茶。”其研发熊智超告诉我。一方面,广东常年炎热,人们对柠檬茶的需求四季都有,这是地域品牌自带的优势。另一方面,虽然柠檬茶早已成为热门品类,也出现不少连锁品牌,但受众和价格也都比较稳定。相比不断出新,受到的影响会小一点。
另外,柠檬茶在价格的控制上也会更灵活。在柠檬价格稳定的情况下,利润率会更高。“另外,确定了主产品后,在其他产品结构上,可以去做价格更低的饮品。或许葡萄、芒果无法降到10元,但总有能‘降’下来的产品,对于常规水果茶/奶茶,去做选择性保留,比如下架2款,保留1款。”熊智超说。
3、重新梳理开店思路,降低房租等硬成本应对成本降低,还有一个思路是硬成本。比如房租。比如荔制茶创始人杨军告诉我,他们在最开始的盈利模型中,对于商圈位置、租金就进行了规划,以“小地方开大店,闹市区讲性价比”为选址目标,依据盈利模型建立门店,如今的抗压能力反而强一些。相对偏远的地方,缺少社交场所,开大店可附加社交属性。而且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固定消费群体,通过场景易培养顾客的消费习惯,并且租金、人工都不高。
商业区则选择15~30平的小店,除成本因素外,也因为这里人流量密集,只需有效抓取人流就能提高门店盈利。大店小店结合,就能覆盖一个县、一座城,乃至一个地区。这让其头部品牌都降价的时候,反而有了优势,在今年上半年,甚至已经完成去年全年的增量总和。类似地,重新考虑下房租、人工等开店思路,看硬成本是否存在可优化空间。
4、坚持自己的“生存法则”能坚持开下去的门店,都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。一些品牌的建议是,大环境降低的情况下,还是要坚持自己的盈利模式,不随意被市场受影响。“就像田忌赛马,每家的策略都不同,但打磨出来的盈利模型不能随意更改,当下可以寻找增量来提升营收,而不是简单的价格调整。”杨军告诉我,提前布局控制成本,即使有短暂的封闭,也不算大问题。虽然整体环境不乐观,“价格战”也不是好现象。但当前能做的,就是抱着积极心态、多找方法。登陆“饮力实验室”小程序,了解更多产品信息:
统筹|笑凡 编辑|张瑾 视觉|江飞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